探索医养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桂林着力打造养老
探索医养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桂林着力打造养老产业发展升级版
罗永勤 廖晓露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依托构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园两大平台,围绕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总体要求,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为导向,着力破解养老产业发展中突出存在的规划滞后、项目运作乏力、发展投入不足等难题,积极探索医养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稳妥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桂林市共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25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含日间照料中心)64个,各类养老机构总床位数24737张,每年固定服务对象超过2万人,社区每年服务社会老人超过20万人,呈现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产业布局趋于优化,养老模式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
注重科学规划
着力构建医养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统领,着眼于优化医养游产业布局,编制出台《桂林市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年)》《桂林市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桂林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以构建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园为平台,打造“漓水清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推进建立面向多样化、多层次人群的健康医疗旅游养生养老特色产业体系,实现医养游有机融合。
在重点业态上,着重以“疗休、康养”为重点,融合旅游元素,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品;在产业布局上,按照“一核两线”空间布局,以桂林主城区和阳朔、灵川两县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平台型健康医疗机构和健康小镇式产业集聚区;以沿山为特征,规划西线的临桂、永福、龙胜3个县(区),重点研发民族医疗养生游、温泉森林养生游、福寿文化养心旅游等产业,并扶持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健康产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沿江为特征,规划南线的灵川、雁山、阳朔、平乐、恭城5个县(区),重点研发体育休闲旅游、运动旅游、康复度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健康膳养食品等产品。
同时,该市“十三五”规划建设温泉康体、文化养心、农业体验、森林养生、民俗风情等五类21个健康养生养老主题小镇,重点推进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以崇华中医街为代表的中医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鼓励桂林三养胶麦等健康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竞争力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融合度高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集群。
注重项目带动
着力拓展医养游产业发展规模
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平台,桂林市委、市政府采取“引智”“引资”结合招商策略,2013年-2016年期间,桂林市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桂林国际健康养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两届世界医疗旅游与全球健康大会,千方百计引进项目。
近年来
,桂林市新引进养生养老健康产业项目178个,总投资1495亿元。2017年,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广西健康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中,桂林市已列入项目26个。目前,正在重点推进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等56个养生养老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500多亿元。其中,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项目占地2700亩,总投资102亿元,已完成投资3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崇华中医街、广西生命与健康国际职业学院、桂林中老年康复医院、国际养生旅游小镇等设施。通过大力引进项目,培育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的医养游产业集群。
注重品牌创建
着力推动养老养生产业转型升级
桂林市盘活运用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各类养老机构在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上,大胆改革创新,带动各类养老机构创星级、创品牌。
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验收等列入对养老机构指导和监管的工作重心,编制完成《候鸟型养老服务标准》和《疗养型养老服务标准》,并通过自治区评审。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正在编制中,争取年内通过评审。
深入开展星级等级评定工作。以民政部“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引导养老机构创先争优,主动开展环境设施、服务规程、制度管理全方位整改,掀起一股“创星”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家被评为星级养老机构。
原标题:赌潜入弹指输赢百万 大力推行“养老+”打造医养游特色品牌。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不断创新医养游相结合产业发展路子,探索实践候鸟型和旅居型养老模式,推出50多款“候鸟式”养老套餐,与广东、山东、辽宁等省份70多家养老服务企业建立异地养老联盟,仅2016年,共接待国内外“候鸟式”养老服务对象5000多人次,疗养旅游服务对象2.1万人次,全年平均入住率达95%以上。去年以来,已先后通过自治区养老机构星级等级和全国专家评审,成为广西首批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和国家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
长春治白癜风医院松原好牛皮癣医院
七台河治疗牛皮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