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这里扬帆起航七下西洋呢
昔日,太仓,郑和在这里扬帆起航七下西洋,开了全球航海贸易的先河;今朝,太仓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阔步迈向全国木材进口第一港。 这样的数据引人瞩目——2009年至2013年,太仓港进口木材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了20万公顷森林。其中2013年进口量达653万立方米,占江苏省进口量的四成,全国进口量的近十分之一,输往江浙沪及山东等地,成为我国木材资源的“大动脉”。走进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笔者尝试挖掘打通该“大动脉”背后的秘籍——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太仓局局长顾忠盈言简意赅地指出,“口岸是个宝,要把握多方因素,因地制宜地引导适合的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最可观的效益。”太仓港选择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部门对其适合性有着充分自信,用“大思路”谋划发展,引导准确定位,几个关键节点值得一说—— 起步——“上量” “勇于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2001年,首船俄罗斯木材揭开太仓港进口木材产业的序幕。此后多年,业务始终无法突破“上量”瓶颈。反观国内市场,木材需求量明显上升。“我们看到了进口商的热情,看到了木材资源需求的缺口,而进口木材正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太仓局副局长肖力谈起破除发展瓶颈的始末,深感推进业务创新的艰辛。 “打造高标准的功能平台,取得进口带皮原木除害处理资质,形成与周边口岸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态势。”太仓局结合口岸“沿江接海连沪”的独有优势,前瞻调研、大胆建议,运用大型自动化仓幕式密闭熏蒸系统,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环保高效的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看到处理区的科学设计方案,特别是检验检疫系统从上到下的积极扶持态度后,码头公司下定决心投资1亿多元 建成了这一高端口岸检疫处理设施。 处理区建成投运后,美国、加拿大等多国考察团纷至沓来,他们对中国拥有如此高端的检疫处理设施表示感叹,纷纷表达了扩大出口的愿望。“带皮原木入区熏蒸,口岸流通效率高了,进口量也大幅提升。不到两年,处理区已接近设计处理能力。”太仓局动植检科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部门人员配备也从3人增至13人,以保障木材安全增量进口。”至此,码头公司百分百信服,检验检疫部门找准了突破“上量”瓶颈的关键点。 成熟——“多元” “小富即满”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业务“上量”后,太仓局随即思量如何推进产业走向成熟。“我们必须培育多元化的进口格局,减少对单一品种依赖度过高的风险。”顾忠盈对此有着深入思考。2010年,太仓局力促中加双边植检会谈在太仓举行,代表团现场考察处理区后,当即议定将太仓港增设为指定进口口岸。有了这一政策,每年有300余万立方米加拿大木材输往太仓口岸。其后三年间,40多个来源地的90多种进口木材汇聚太仓口岸,多元化格局悄然形成。 21世纪初,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城镇化建设加快,进口木材刚性需求加大。“我们担负着保障资源性产品安全增量进口的重要,必须全面考虑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期间,俄罗斯出台提高关税等措施来限制原木直接出口,多元化的木材进口格局削减了由此带来的影响。同时,合理的竞争也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日渐成熟的进口木材产业吸引了100多家进口商集聚太仓,在建的渤海商品交易所也将木材作为主要交易商品之一。 跨越——“示范” 成熟的产业离不开规范管理,太仓局开始向管理寻跨越。一方面指导处理区提升处理能力,提高熏蒸池的容积和密闭性,增强药剂循环利用效率,使用量降低50%,实现处理能力增长、环保压力下降的良好成效。近年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积极向全世界推荐太仓的“进口木材检疫处理模式”;另一方面着力打造“进口木材示范口岸”,出台的十多项规范管理措施中,仅“树皮无害化处理”一项就既解决环保问题,又创造附加效益,规范的管理推动处理区成为国际上检疫处理技术平台的一张闪亮名片! 业精于勤。顾忠盈提出“大检疫大防控”理念:“业务大发展对把关成效和作业效率提出了挑战,发挥好现有人力资源的最佳效能是局党组研究的出发点,而内融外联、强化合作是有效途径。”经多年培训实践,“内融”大检疫全面实现,动植检、卫检、实验室检测人员通过交叉学习熟练掌握全面工作,“以一当三”成为实际,与海关、农林等部门“外联”大防控也顺畅开展,多次取得重要把关成效。 五年来,太仓局木材检验检疫的把关成效居江
并以痕量存在于C8防水剂中。PFOS是目前已知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1.凡是本原创的报道,均会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欢迎各媒体站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
2.凡是我方站转载的,均会注明来源,旨在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woodinfo@,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
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说明柳州医院哪白癜风好
海口医院哪白癜风好
- 上一篇:郑伟建博士文年癸巳年是蛇年牛
- 下一篇:郑大物联董事长将出席年中国大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