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理性节能
它作为横空出世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已经讨论了人造人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以及人类对人造人的认同这种经久不衰的科幻小说议题。
写在前面
《弗兰肯斯坦》可能是很多人最熟悉的一本科幻小说了。
它作为横空出世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已经讨论了人造人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以及人类对人造人的认同这种经久不衰的科幻小说议题。
然而这篇小说仅仅止步于此吗?
我们进行科学创造的界限到底在哪里?科学怪人只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应该消灭的怪物吗?
而《弗兰肯斯坦》的作者,身世不凡的女作家玛丽·雪莱又在行文之中留下了哪些隐喻与指涉呢?
在节目中,道长带你在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的751工厂,分享他对《弗兰肯斯坦》的现代解读。
本文约10000字,预计阅读时间约25分钟。这也是《一千零一夜》春节之前的最后一次更新,下次更新将是两周后的 月1日,道长与大家在敦煌不见不散。
第201夜
科学怪人
两百年前的人造人
一
终将被战胜的人类
在连续拍了几十年的《终结者》系列电影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人类在未来发明了一种东西叫作天。
《终结者》剧照
这个天是一个超级的电脑或者说是一个电脑络,它忽然有一天具备了自主意识,然后就决定要发动一场针对人类的核战争,把人类彻底消灭。
这样一个主题其实不止存在于终结者,而且存在于大量的科幻电影、小说跟我们日常的科幻文学还有漫画里面。
比如说另一部很经典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其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那只红眼睛HAL9000。
《2001太空漫游》剧照
它也是一个人工智能,它也是忽然造反,因为人类要把它关掉,它就要把太空船上面的这些成员一一消灭来保存自己。
为什么我们的科幻电影、我们的科幻小说总是喜欢去拍这些最后要造人类反的、被人类发明出来的东西呢?
再说到一些也许没那么科幻好像比较现实的,例如这几年大家在谈人工智能,其中一个我们最担心的是,有一天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人类呀?你看阿尔法狗,下围棋都能下赢人类了。
Alpha Go 战胜柯洁
下一步呢,有一天万一人工智能具备了自我意识之后那该怎么办呢?
很多学者或者是未来主义者就在谈所谓奇点的来临,就是人工智能终于具备自主意识然后一举超越人类的那一天。
这些东西也许我们都觉得科幻成分太重,都是瞎掰。
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许多人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逐渐失业。
现在人工智能甚至已经开始能够写广告宣传文案了,那么下一步呢,下一步会怎么样呢?我们为什么害怕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如果我们那么害怕它们为什么我们还想把它们创造出来呢?
二
两百年前,一个十九岁女孩的创作
其实我之前跟大家谈到的那些科幻电影、科幻电视剧、科幻漫画里面很常见的情节,早在两百年前第一本科幻小说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包含了那些主题。
两百年前,1818年,历史上大家公认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大家更熟悉的中文名字是《科学怪人》,它正式出版了。
它的作者玛丽·雪莱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才十九岁。
玛丽·雪莱
一个两百年前十九岁的女孩子怎么会想得出这样一个恐怖的、悬疑的,最重要的是还带着一点科幻色彩情节的这么一部不朽的经典名著呢?
许多人似乎都很熟悉这本书的内容了,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科学怪人》这本书的认知和理解都有一点偏差。
这个书名它叫Frankenstein。而弗兰肯斯坦并不是科学怪人的名字。今天在英语世界里面,很多人也以为这个怪人就叫弗兰肯斯坦。
不是的,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或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其实是这个科学怪人或者这个怪兽的创造者,是他创造他出来的。
到底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它首先是一个框架,也是一个框架小说,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狂人日记》一样。
所谓的框架小说它的构成是这样:首先是一连串的书信。
这个书信是由一个十八世纪时候的英国的探险家写给他姐姐的。他充满了热情,他很想透过知识的探索、新的地理的发现为他带来荣誉。
哪怕自己牺牲但是名字留在历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
而这位罗伯特·沃尔顿他立志于要开发西北航道,这也是一个传说中的航道,不过近几年听说快要开成了。
西北航道示意图
在这个航程当中遇到一个很奇怪的事,就是在北极一片浮冰上面他看到了一个雪橇,这个雪橇上面有一个很巨大的人迅速地跟着这个雪橇消失在地平线的顶端。
同时他们又发现了另一个人在后面穷追不舍,但是这个人几乎快死了,他们就把他救上船来。
而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这个小说的头号男主角——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我,弗兰肯斯坦》剧照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就在船上一天一天跟他说自己的遭遇和故事,这个遭遇和故事则就是整个小说的正文部分。
三
他造出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生命,而是一个怪物
这个故事是什么呢?是说到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原来是日内瓦人,也就是瑞士的日内瓦人。
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很沉迷科学,但是他沉迷的那种科学是一种在十八世纪早就被推翻的、被人认为不是科学的科学,也就是古代的炼金术。
古代炼金术里面最大的成就就是要让死的东西复活过来。
到了大学,弗兰肯斯坦真的学习认真的现代科学了,但是他这种想要创造生命的野心从来没有浇熄过。
于是他不断地钻研不断地钻研,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书里面没有仔细说明白的一种神秘方法,这个方法能够让死的东西活过来。
他基本上就是去屠宰场跟太平间收集一些不同的尸块,然后把这些尸块拼装起来,最后给他一个刺激。
那个刺激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反正那个东西就能活过来。
而让弗兰肯斯坦很震惊的是,他原来想要做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受造物,没想到当那个东西真的动起来之后,他才发现他做出来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巨人。
巨人的皮肤是干燥的、黄色的、不带血色的,嘴唇是僵硬的黑色,然后眼球呢,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惨淡,整个皮肤皱皱的,非常非常可怕。
当弗兰肯斯坦看到巨人要动了、看到他要坐起身子来的时候,他吓坏了,然后他一害怕就丢下巨人不管了。
弗兰肯斯坦回头立刻悔恨自己这么多年来不顾家庭、没有理会身边的朋友、一心一意要做这个满足自己科学探索野心的实验,似乎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他造出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生命,而是一个怪物。
后来有一个好朋友来看望他,这个好朋友就安慰他,结果弗兰肯斯坦身上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件。
首先是他留在家乡的小弟弟遇害了;再来是他们家从小养大的一个小女孩被人诬陷说是害死他弟弟的凶手,被判死刑了。
再来是这个跟他一辈子是好朋友的这个朋友也被人谋杀了;然后再来就轮到了他的父亲因为年纪太老有一连串的打击而病死了。
到了最后,他最心爱的女子也被人掐死了。
谁害死了这些人?那当然就是他创造出来的这个怪物。
四
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这个怪物为什么要害他呢?我们等一下再谈。但是重点是这整个小说说到这里,我们刚才提过的所有的现代科幻片、科幻小说里面常常出现的一种概念也在这出现了。
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一天可能会超越人类,它不止超越人类而且会反过来吞噬人类、消灭人类,它是一个怪物。
我们要注意一下,这本小说它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我们中文通常没有把它翻译出来,这本小说原来的全名应该叫作《弗兰肯斯坦或者现代的普罗米修斯》。
《弗兰肯斯坦或者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封面
如果你真的热爱科幻电影或者希腊神话的话,你大概会听过。
比如说我们前几年才看过的《异型》的其中一部曲叫作《普罗米修斯》。他们都是不断的从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里面取得灵感。
《普罗米修斯》剧照
普罗米修斯是什么人物呢?他是希腊神话里面泰坦族巨人族的一个神祇,这个神他用黏土创造出了人类,按照希腊人理解人类是他创造出来的。
他创造出来这些人类,人类在地上,他发现他们活得很困苦,冬天的时候,这么冷的天气,个个饥寒交迫很难受。
他看得实在太不忍心了,毕竟是他创造出来的东西。于是他干了一件事,就是他从天上的神界——奥林匹斯山上偷了火种下来。
而天神之中最大的神祇——相当于希腊的玉皇大帝——宙斯是绝对不允许火种传递到人间的。
结果他犯了这个禁忌,把火跟生火的方法交了给人,从此人就能够过上温暖的、有一顿热饭可吃的生活。
然而宙斯却要惩罚普罗米修斯,把他绑在高加索山的山边的石块上面,用铁链子捆着他,然后每天都会派一只老鹰过来吃掉他的肝脏,然后吃完之后马上又长出来,第二天过来再吃,永远永远这么被吃下去。
在这个希腊神话里面有意思的是什么呢?首先老鹰是宙斯的象征,也就是宙斯自己来吃他的肝。
而肝是什么呢?肝在希腊人的观念里面是人类主管情感的一个脏器,人类之所以有情感是因为有肝。
就等于我们中国有时候也会说:“你有没有心肝,你狼心狗肺。”我们把肝脏理解为一种跟人的灵魂或者情绪相关的东西。
普罗米修斯要受这个罚是因为他情感泛滥,他太同情他创造出来的人类,所以要吃掉他的肝。
普罗米修斯的这么一个故事一直在整个西方文化里面延续下去,每一代人都会对他有不同的理解。
到了玛丽·雪莱那个年代,就是十八世纪初的时候,正好是欧洲的浪漫主义开始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人对普罗米修斯是特别特别沉迷的。
五
我们或许不该被创造出来
首先,之前我们知道在文化史上浪漫主义之前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人主张理性,主张用理性的观念去用它的光芒照破黑暗。
在他们这些人看来,在当年的思想家伏尔泰他们这些人看来,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因为普罗米修斯他把光明、把火种带来了人间,就算他受罚,就算他要遭到这样的极刑、酷刑他也在所不惜,这是伟大的。
所以后来到了中国,我们知道二三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文化界的人都宣称自己要做“盗火者”。什么叫“盗火者”?就是普罗米修斯。
好,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呢,浪漫主义接续着启蒙运动但是对启蒙运动又有点怀疑、有点颠覆。
到了这个年代他们就开始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不是到底做错了事呢?他做错的事是什么呢?
他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滥用了他的权利、滥用了他的知识、滥用了他的创造力,甚至创造人可能都是一个错误。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有人认为可能是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我们知道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就是希腊和希伯来的圣经传统。
在圣经传统里面上帝创造人类,有亚当夏娃,然而亚当夏娃最后怎么样?却彻底地堕落了,被驱逐出了失乐园来到了人间。
那么这种创造一个东西出来,然后被创造的东西却不完美、却犯错误,因此你开始怀疑这个创作到底是不是对的,这种想法一直根植在西方的传统里面。
乃至于第一本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出现的时候,作者干脆就用了这样一个母题,所以它的副标题叫作“或者现代版的普罗米修斯”。
意思就是这个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可能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不该干的事,做了一个不该做的创作,获取了一些不该有的知识。
就好比当年亚当跟夏娃吃了那棵不该碰的树上面的禁果,之后有了知识、有了理性一样,这个东西是有问题的。
六
人与神的界限
人不能够盲目相信自己的理性,相信自己的创造力。
人总会有种种的好奇心,但好奇心真的是好的吗?在启蒙运动时代我们总认为人类的好奇心是好的,人对科学的探索是好的,人对理性的追求永远不可能是错的。
那我们看看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比如说法国大革命,它标榜自由、平等、博爱,它标榜理性。
法国大革命油画
它标榜理性标榜到什么地步?当年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们要彻底改变人类的历法跟计时方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传统的历法跟计时方式不够理性。
你比如说一天24小时,然后一个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
他们觉得太不理性了,那怎么样的算法才叫理性呢?他们推行一种新的计时制度:把一天平均分成10小时,每一小时100分钟,每一分钟100秒,都是10进位的,这很秩序、很齐整,这叫理性。
你想想看,他们居然能够把理性推展到这样的地步。这其实是一个什么?已经是疯狂了,更不要说法国大革命最后带来血流成河的这个后果。
所以在这本小说里面,其实处处都牵涉一种对于启蒙运动以及启蒙运动背后理念的一种指涉。
然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隐喻,例如刚刚我们讲到创造科学怪人的这个年轻的野心勃勃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
他的名字叫什么呢?他姓弗兰肯斯坦,他的名字叫维克多——Victor。
Victor这个词也是包含有意思在后面的。因为玛丽·雪莱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已经讲得很清楚,她是受到了弥尔顿——英国的大文豪弥尔顿《失乐园》这部史诗的影响。
《失乐园》插图
在《失乐园》里面,弥尔顿总是把上帝称作Victor,因为Victor这个词,英文里面这个名字跟凯旋或者胜利——victory是同一个字的来源,互相分享着同一个字根字源。
它就代表胜利者、凯旋者,上帝他当然是胜利的,他当然是永远的凯旋的冠军。
那么现在把这个名字赋予弗兰肯斯坦,仿佛就说他好像也像上帝一样,或者他在某一刹那试图拥有上帝的力量,因为他们当时相信只有上帝才有资格无中生有地创造生命。
然而这是一个凡人,你凭什么认为你能这么做呢?然后他真的这么做了,做出来的结果却是这么一个悲惨的、可怕的结局。
所以人是有界限的,人不应该过度逾越自己的界限。
七
人类的理性与怪物的人性
然后我们在这个小说里面看到,无论是科学怪人自己也好,或者是创造他的弗兰肯斯坦也好,在他们最孤苦、最无助、最痛心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在大自然里面得到一时的安慰。
他们能够感觉到大自然这个上帝真正所创造的东西是那么的美好,相比之下,人类所创造出来的、试图伪装成生命的东西却是那么的丑陋、那么的邪恶。
所以《科学怪人》这本小说从一面世开始就是个畅销书,直到今天每一代的欧洲的年轻人、西方的年轻人在读它的时候,其实都等于在不断被提醒,人类是有界限的,你不要盲目相信理性。
而所谓的理性就像这本书里面的两个男孩子,一个弗兰肯斯坦5、洛阳瑞丰投资担保公司 无,一个救了他的罗伯特·沃尔顿,都是充满野心的人。
191 年《科学怪人》剧照
他们相信知识、他们相信科学、他们相信发现跟发明,认为这些领域上面伟大的成就是人类最终极的荣耀。
没错,他们听起来都是科学理性的,但是一个人想献身于这种事业的背后则不是理性的,却是一种情感的推动。
你从事的或许是一个最理性的一个研究,例如数学,但是驱使你去把整个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里面的,却是一种你可能解释不了的热情跟欲望,你要小心它。
我们刚刚这么一直讲下来都还在强调一个传统观念,就是弗兰肯斯坦创造的科学怪人是个可怕的怪物。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这本小说就没什么了不起了。这本小说它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哪儿?
你看完它之后你就会发现,在这本书里面最像人的、最有人性的、最让我们感动的、最让我们同情的,不是书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物角色,而是科学怪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以下这一段。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发现困扰这个和睦家庭的原因之一是贫困,他们非常的贫困。
他们的食物来自院子里的蔬菜和一头奶牛,冬天的奶牛几乎不产奶,因为主人没什么东西喂它。
我相信他们经常挨饿,尤其是那两个年轻人。有好几次他们只把食物给老人而他们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吃。
这种仁慈的品格深深感动了我。
我过去经常在夜里偷一点他们的东西吃,但是我发现这样做增加了他们痛苦,我就不再那么做了,而是到附近的树林里找浆果、坚果和根茎来充饥。
我还发现了可以帮助他们的方法。
我见那个年轻人每天花很多时间打柴,我很快就学会了使用他打柴的工具,经常在夜里拿着他的工具打来够他们烧几天的柴火。
我记得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那个姑娘在清晨打开门,看到一大堆柴火堆在门口,惊讶极了。她大声说了些什么,那个年轻人也很她一起惊讶地喊了起来。
我高兴地发现他那天没有去树林打柴,而是在家维修房子,在院子里耕作。
怎么样,这段话是不是很让你惊讶?你绝对想不到这就是历史上最恶名昭彰的其中一个怪物——科学怪人他所说的话。
八
她的名字代表了当年英国的激进主义者
在仔细跟大家分析和探讨刚才那段话它的含义跟它背后深藏的感情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玛丽·雪莱。
就像刚才讲的,玛丽·雪莱写这本书的时候才只不过十九岁。
她是一个非常值得好好介绍、历史上大家都会大书特书的才女,一个伟大的作家,有人认为她甚至是代表了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大作家。
她这个人的特别,首先你从她的全名就能看得出来。
她的全名叫什么呢?叫作玛丽·戈德温·沃斯通克拉夫考特·雪莱,有四个名字组合在一起的全名,这四个名字其实分别就已经代表了当年英国的激进主义者,整串名单就在上头。
首先我们要先讲,玛丽是她出生的名字。跟着我们提到了戈德温,戈德温则是她爸爸的姓,她原来应该姓戈德温的。
戈德温是谁呢?William Godwin——威廉·戈德温,是那个年代的英国的一个激进主义者。
威廉·戈德温
他非常想在英国也推动一场犹如法国的大革命一样的运动,去把他们王室体制颠覆掉,建立一个共和国,而跟当时英国很多保守主义思想家产生过很多的激辩。
他的老婆更不简单,他的老婆玛丽·沃斯通克拉夫考特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之一。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考特
她坚信男人跟女人都相同地有理性,她们都秉承着一套启蒙主义运动的理念,认为人既然天生下来就有理性就要追求自由,这个东西是不分性别的。
她的生活也很自由奔放,她的老公也很自由奔放,这夫妇俩结合在一起生下来这个女儿,就很罕有的名字里面可以不是跟父亲姓而是跟她妈妈姓。
而后来这个女儿又嫁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帕西·雪莱——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帕西·雪莱
而这个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激进、非常前卫、非常先锋的一个人,所以她的老爸、她的老妈,她的老公都是激进分子,那么你想想看这个玛丽·雪莱又是何等样的人物呢?
九
典型悲剧与非典型激进派
说到玛丽跟雪莱这个大诗人的关系,其实也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讲很悲催的遇上渣男的故事。
首先帕西·雪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才子,但各位观众要注意“历来才子多渣男”,切记切记。
好,那么说回这个帕西·雪莱,他原来有个老婆,老婆怀孕了就看上了这个玛丽·雪莱。然后玛丽·雪莱在十七岁那年就怀上了帕西·雪莱的孩子,那时候还没有结婚,等于是他的情妇。
他一看到玛丽·雪莱怀孕了,那怎么办?就跟玛丽·雪莱的妹妹又好上了,玛丽·雪莱后来生下的这个小孩没多久又死了。
就是因为她生了一个早逝的孩子,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的这个痛苦使得她不断在想,什么叫作创造、什么叫作诞生、什么叫作生命、什么叫作死亡。
死亡跟生命之间有没有来回穿梭的一种新的可能呢?她常常被这些问题困扰。
这件事情对她影响很大,有人认为这个就是她后来写作《弗兰肯斯坦》或者《科学怪人》的灵感来源之一。
那个时候,玛丽·雪莱正好那阵子常常做一个白日梦,半睡半醒之间感觉到有一个恐怖的怪物被创造出来要追杀人了。
她在日内瓦旅行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说出来给大家听,大家听完之后觉得太有趣、太有意思了,鼓励她把它写下来。
最初这个故事是个短篇,后来扩充成为长篇,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弗兰肯斯坦》了。
我介绍这个作者的背景,不只是一般介绍书的时候要谈作者到底是谁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想强调这本书的作者其实是一个具有女权意识,追求女性的自主权的人。
她身在一个激进家庭,但是同时又对当时种种的激进社会政治主张有点保留。
跟她的父母、丈夫都有点不同的地方在于,她认为一种非常激进的政治观念、社会观念,比如说启蒙运动的观念是会有问题的,她是这样一个人。
十
那么丑陋的他,到底还是个婴儿
那么假如现代的女性读者带着女权意识来读这本小说,你第一印象一定是会失望的,因为在这本书里面女性几乎没有什么发言的位置。
女性是一个乖乖被摆在家里面的形象。一个楚楚可人、很可爱、很漂亮的女孩子,等着要嫁人,最后被科学怪人勒死了,就没有什么别的事好干了。
整本书都是男人在说话,没有女人的声音,然而你再仔细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我今天告诉你,“科学怪人”他虽然性别上被创造出来是男的,其实他是某种女性的代表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很可怕,想拿石头砸我呢?
但是我要讲的就是,你仔细看刚才我们念的那一段话,科学怪人向他的创造者第一次描述他刚开始诞生出来那几年,独自被这个创作者抛弃了,在外面荒野上面生活的那个段落,你看看他的感受。
我们为什么看完这本书会同情他呢?我们为什么会同情这么一个身材巨大、由尸体拼凑而成、面目非常狰狞而且还杀了那么多人害死了那么多人的人呢?
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原来他变成这个样子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他的创造者在刚把他创造出来的时候就后悔了,就觉得他讨厌了、丑恶了、就不要他了。
尽管他身材那么巨大、身体那么敏捷,尽管他身体各方面条件都比人类优越,甚至连智力都像人工智能一样超过人类,但是他到底是个婴儿。
我们看到他从婴儿长大的过程里面,他是怎么样的人呢?
他一步一步地学懂了辨认世界上面各种东西;他看到鸟的鸣叫就爱上了小鸟,觉得小鸟的叫声真可爱;看到皎洁的月亮为他在荒野之中照出一条明路,他就觉得月光好美。
他具有一种天生的、爱美的、温驯的、像小孩子一样的性情。
但是可怕的是或者可悲的是他长成这个样子,于是当他想去接近人类社会向人类寻求温暖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不断地追打或者是恐惧的眼神,使得他深深受到伤害。
十一
我真的就是一个撒旦了,我是一个堕落的光明天使路西法
我们刚才读到的那一段,就是他那个时候因为被人吓怕了、打怕了,他只能躲在一个小木屋旁边,天天去偷窥那个小木屋隔壁那家人的生活,然后看着人家一家人的生活那么的和乐、那么的温暖。
他爱上了他们,爱上了这家人。
他怎么表达他的爱呢?他是趁着那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帮他们砍柴,然后把柴堆在他们家门口。
下雪了,他趁着那家人还没起来的时候——他是晚上才醒,白天他必须睡,因为他要躲人类——他出去帮人家把积雪全部都扫开了、挪开了,他是这么善良的一个人。
后来他慢慢读书,读的还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书,比如说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比如说弥尔顿的《失乐园》。
《少年维特的烦恼》插图
他在这些书里面读到了人类的高贵的情操,他读到了人类应该怎样来美善地活着,他也很想做那样一个人,他很想做一个善良的人。
他一辈子想要的就是人类对他的接纳,他也想要有一个家庭,他想要有朋友,他想要有伴侣,但是他得不到。
他明明一开始是心地善良的一个人,但是最后使得他变成怪物的是什么呢?
就像他在后来又讲的,所有人都像瞎了眼睛一样看不到他的内心,只是用他的外表来判断他,终于最后逼迫得他成为逃离在社会之外,被彻底边缘化的一个边缘人。
他甚至不是人,因为他最后还发现了他被创造的过程,他阅读到了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的日记。
他知道了自己的诞生是一个让人恶心的、呕吐的过程。
他是由尸体拼凑而成的,他原来以为自己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亚当,没想到他只是一个堕落的天使撒旦。
所以他满心充满了愤恨,他恨什么?他恨创造他的人,他恨弗兰肯斯坦,你为什么要这样子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为什么又要弃我于不顾?
所以他要报复,他报复的方法不是直接杀掉弗兰肯斯坦,因为他认为你到底是我的造物主,我不能对你怎么样。
但是我要让你痛苦,我要杀掉你身边你爱的人,一个一个杀掉他们,我要看着你痛苦,我要报仇。
然而就算他在报仇的时候,他也是每次报仇都心生悔恨,他都觉得自己是不对的,他都觉得自己是错的。
但是我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山东,我还能怎么样?我只能够一步一步看着自己迈向邪恶的深渊。
我真的就是一个撒旦了,我是一个堕落的光明天使路西法。
所以我们会觉得这本书是个悲剧,这个悲剧就来源于所谓的怪人他其实根本一开始是一个善良的人。
十二
这个由男人建立的世界会崩塌掉
为什么我说他能够代表某种女性的声音呢?因为玛丽·雪莱在写到科学怪人的这种性情,跟写到弗兰肯斯坦那种性格的时候,对这两个人的性格描写是非常具体而类型化的。
他们分别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一般的社会上面,欧洲社会里面对男女不同教养方式产生出来结果的类型。
首先,那个年代的男孩子都被教导成就像一开始在北冰洋探险要找西北航道的罗伯特·沃尔顿,或者追求科学知识、很有野心、要由无生命的世界创造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的弗兰肯斯坦。
这些人都是什么人?他们都是典型的男人。
典型的男人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被教育成要追求荣誉、追求光荣、要优秀过别人、要竞争、要比较。
而在追求自己的事业成功的过程之中可以完全不理会家人、可以抛妻弃子,家人什么都不重要,跟别人的爱呀友谊呀也都可以丢到一边去。
只有这样子,你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优秀的、有狼性的男人。
而女人是什么呢?女人则被教导成你永远要关爱其他人,你永远要关心别的人。
对一个女人活在世界上来讲,首先重要的就是你的家庭关系是不是和睦,你跟你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你跟你的兄弟姐妹怎么样,你跟你的丈夫关系又是怎么样。
这个科学怪人他一直追求的都是人跟人之间的连接,他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想跟大自然、想跟小动物、想跟其他人建立一个友爱关系的人。
他真心地关怀这个世界,真心地关怀其他人,但是他却受到了挫折和打击。
而打击他、挫折他的则是一个男人建立的世界,而这个男人建立的世界到了最后怎么样?也会崩塌掉。
因为人的野心、男人的这种欲望就像刚才我们上一段讲的,到了最后终于会为自己带来毁灭。所以玛丽·雪莱在这里面,有的学者就认为她其实已经表达了一种性别观点。
事实上在她晚年的时候,她写的很多文章里面都提到,每一个家庭里面女性的地位是什么,就是她带来一种友爱跟同情。
而这种友爱跟同情能够从家庭扩散出去,弥漫在整个社会之中,它是弥补我们整个社会、使得整个社会从启蒙运动之后所带来的种种伤痕渐渐恢复的这么一个良药、一剂药方。
十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我们今天人在读《弗兰肯斯坦》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教训。
这个教训是什么?就是那个科学怪人,他之所以从一个本来心地很淳朴、很可爱的、身躯巨大的婴儿变成一个杀人的怪物,为什么?只是因为他的外貌而已。
我们人都以貌取人,而科学怪人我们之所以歧视他、讨厌他是因为我们甚至觉得他是非我族类。
所以我们从现代观点来看,这里其实在告诉我们:人总是被我们的偏见所困住、所局限。
我们站在我族的立场会歧视其他种族的人,看不起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其他性别的人,看不起其他跟我有不一样的文化甚至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到了最后,人类的这种中心主义是不是也使得我们无法接纳,如果世界上真的还有其他高等生命存在或者是其他动物,只是因为他的相貌身体条件跟我各方面都不一样,我就觉得我应该要排斥他,可以剥夺他的人生,剥夺他的生命呢?
所以这本书直到今天都还广泛地被阅读、被讨论,觉得它有取之不尽的复杂资源的理由之一就在于,这样一个观点其实是不是奠定了未来我们人类怎么样面对人造人的出现的一种准备呢?
万一有一天真的有一个人造人出现了,它具备高冷的智慧、有自主的意识,它觉得自己有灵魂,我们人类能够接纳它们吗?
又或者有一天,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学者在谈,我们也许应该接纳原来哺乳类动物之中其他的高等生命,我们应该要平等对待他们,要放弃人类为主的这种物种中心主,我们能够接受这一步吗?
这些种种很先锋、很前卫、很刺激的观念,在两百年前的时候,玛丽·雪莱就已经把它的根源种进在这本不朽的巨著里面了。
《科学怪人》这本书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原来怪人比人类还有人性,真正的科学怪人是那些因为科学而发狂的人类。
——梁文道
本文为节目文稿节选
(:王怡婷)
锈石加工厂宝宝一直腹泻怎么办
卒中高血压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