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纪事在永定问世区委书记王金福作序覆盖
《土楼纪事》在永定问世 区委书记王金福作序
永定讯(刘永良)在土楼“入遗”10周年之际,《土楼纪事》一书7月7日同广大读者见面。该书由福建土楼(永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系列活动领导小组编印。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区委书记王金福和区长陈荣水担任编委会顾问,王金福还为该书作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佑繁担任编委会主任。
《土楼纪事》为16开本,约近15万字,全书分为漫漫“申遗”路、殷殷“护遗”心、悠悠土楼情、“申遗”大事记等4个部分,收集汇总了有幸参与过土楼“申遗”前后工作的亲历者发表过、未发表过的作品26篇,作者从个人视角记录这段历史,从点滴中反映永定人民凝心聚力创造历史的过程,记录下“申遗”的成功经验、“入遗”后取得的成效及应当直面的问题,旨在给后人留下这段绝无仅有的历史印记,更要让后人在推动土楼保护、传承与发展时有所启迪、有所借鉴。
“这无疑是一卷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区委书记王金福在序言中写道:要让永定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文化遗产,把对客家土楼的“保护、传承、运用”提升到新高度。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梳理过去,总结经验,正视困难,布局未来,坚定实施“文旅兴区”战略,以土楼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构建“东楼西湖”旅游大格局,建设“秀美厚德”新永定,让客家土楼名扬世界。
《土楼纪事》序
□王金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莽莽苍苍的闽西群山环抱中,碧波荡漾的百里龙湖岸湾边,星星般点缀着或方或圆的建筑奇葩——客家土楼,这不啻是造物主对永定的恩赐,更是客家先贤智慧的结晶。
永定客家土楼依山就势,壮美奇特,古朴雄浑,多姿多彩,是中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历史会永远记住:当地时间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福建省第二处、中国第三十六处世界遗产。评委专家认为,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奇葩。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为人类建筑文化和文明传承,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见证,在中华民族的交融迁徙、文化交流中,不愧是一种创造性的杰作。
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客家土楼的“申遗”成功,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造福工程。
永定客家土楼,以保存数量最多、构筑奇巧、规模宏大,业已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这也是土楼“申遗”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1998年启动“申遗”工作,到2008年成功列入“世遗”,十年漫漫“申遗”路,经历了“敢于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漫长历程。为了这一梦想,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永定历届党委政府执著推动再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更是为此而努力再努力、奉献再奉献。历史将永远铭记为“申遗”作出贡献的功臣。
永定客家土楼“申遗”成功之后的十年,面对土楼保护、传承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推动永定客家土楼成为福建乃至中国著名的旅游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纪念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就是要让永定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文化遗产
,把对客家土楼的“保护、传承、运用”提升到新高度。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梳理过去,总结经验,正视困难,布局未来,坚定实施“文旅兴区”战略,以土楼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构建“东楼西湖”旅游大格局,建设“秀美厚德”新永定,让客家土楼名扬世界。
土楼的“保护、传承、运用”永远在路上。值此纪念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联、区作协承编的《土楼纪事》,在短时间内广集资料,走访调查,撰述事迹,补阙拾遗,洋洋洒洒近十五万字,全方位回顾了十年漫漫“申遗”路,真实再现了“申遗”成功后土楼“保护、传承、运用”走过的十年历程,集萃了名人墨客对客家土楼的体悟品赏,志录了土楼“申遗”前后值得铭记的事件,这无疑是一卷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
而失业率将维持在5.4%。 是为序。
2018年7月
(作者系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区委书记)
宫颈炎宫颈糜烂会出血吗齐齐哈尔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心力衰竭最常见因素
- 上一篇:国卫办家庭函号计划
- 下一篇:在三亚买房的一些注意事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