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缘何入选中国企业十大人物也许这个词能拳
核心提示:2017年,伊利的成绩与荣耀有目共睹。而2018年伊始,潘刚再度将一项重量级大奖—— “2017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收入囊中。
笃 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之意, 行 有坚持不懈、不远万里之意 只有始终具有明确目标并且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笃行 ,而伊利团体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正是这样一名 笃行以致远 的企业家。
2017年,伊利的成绩与光荣有目共睹。而2018年伊始,潘刚再度将一项重量级大奖 2017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收入囊中。这也再次让人们注意到潘刚这位 低调的掌门人 ,也让人们发现潘刚是一位真正的 战略家 、 实干家 。
缘何不胜枚举的荣誉总是 偏爱 潘刚?或许沿着潘刚的 笃行之道 与 坚守之心 ,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被评为2017年度 中国企业10大人物
品质之道需守,砥砺笃行诉初心
11亿消费者选择伊利,是全体伊利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但要从11亿到0,可能就是一瞬间、一个事件! 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潘刚屡次在伊利内部会议上发自肺腑的心声。这类对品质的执着和坚守,正是潘刚的 初心 。
潘刚大学毕业进入伊利后,最初的岗位是质检员。他知道,在当时抓品质绝对是件 得罪人 的差事,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还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面对这个问题,他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坚守品质之心,对不合格产品 一个也不能放过 !
时间来到2015年,彼时的潘刚早已执掌伊利多年。那一年,伊利正在进行企业文化升级。在 卓越、担当、创新、共赢 的核心价值观之上,潘刚提出了 伊利即品质 的企业信条,并将其放到了企业文化最核心的位置。从 质检员 到 企业家 ,身份和职责虽有变化,但对品质的追求是潘刚不变的初心。行走在伊利的车间或办公区, 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 、 宁可不发展也要保品质 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在伊利,任何一点影响品质的问题都必须是第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
潘刚明白,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让所有人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行动上才能落实。他很早就提出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所有伊利员工都要 像为自己的家人生产产品一样100%的用心,为消费者带来100%安全、100%健康的产品 。正是因为所有员工都秉持这样的理念来生产产品,所以在谈起自己的产品时,他们说,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种菜的不敢吃自己种的菜、养鱼的不敢吃自己养的鱼,但我们和家人都喝伊利的产品,由于我们对自己产品的品质有信心!
创新之道维艰,博学笃行重实践
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营养饮品,但伊利生产的每一份牛奶中都蕴藏了满满的创新 黑科技 。时光回溯到2006年春节,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伊利技术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潘刚也和所有研发人员一起彻夜鏖战,只为能解决90%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的乳糖不耐现象。绝不言弃的潘刚,带着研发团队在几近无休的状态下,经过一次次的模拟肠道实验,终究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乳糖水解牛奶 舒化奶,不仅开创了中国乳业的创新先河,也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千虚不博一实 ,作为连续位居全球乳业8强、蝉联亚洲乳业第一的伊利掌门人,潘刚始终将 不创新无未来 作为引领伊利创新的核心理念。他深入地意识到,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一挥而就的,尤其是对于产业链条长、触及行业范围广的乳业而言,会有更多的曲折与艰辛。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潘刚开创性地提出了 全链创新 战略,让伊利在创新之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去年夏天,潘刚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与十多位第一财经少年商学营的 00后 小学员们围绕商业创新话题展开交流。他对小学员们提出的创意竖起大拇指、频频 点赞 ,同时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了伊利的 创新秘籍 :要像培育 种子 一样,引进、培养食品领域的创新性人才;要牢记 得消费者心者,得天下 ,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创新导向;要群策群力、群策群力,带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共同创新发展 小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通过与潘刚的面对面交流,不仅感受到了伊利的创新文化,更了解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正如潘刚对小学员们所说的那样: 伊利正是靠不断地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一直讲的 不创新无未来 。
潘刚点评第一财经少年商学营的 00后 小学员们的创意设计
开放之道要通,明辨笃行谋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推进器 。企业要发展壮大,既要主动做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弄潮儿 ,更要做以行动坚持 开放之道 的 中流砥柱 。潘刚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 掌舵者 ,驾驶着伊利这艘 巨轮 迎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追风逐浪、不断前进。
前不久,潘刚受邀第三次赴哈佛授课。 伊利的潘刚来了! 他在哈佛课堂刚一露面,就收获了满场的欢呼与掌声,台下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80位企业高管,期待着潘刚能为他们带来新的 伊利欣喜 。这次,潘刚所分享的不只是伊利的国际化之路,更有对全球农业未来的思考。正如他在哈佛讲台上的生动诠释: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只有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潘刚在波士顿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授课
哈佛对潘刚、对伊利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潘刚领导下的伊利就凭借《伊利:中国乳业的领军者》这1案例,走进了哈佛大学的课堂,那时的潘刚也第一次受哈佛约请为MBA学员授课。十年之后,早已今非昔比的伊利已成为全球舞台上的翘楚,潘刚对全球化的思考与实践,又一次被哈佛的研究团队撰写成《伊利集团:打造全球化乳业公司》这1案例,并再度成为哈佛大学的教学案例。
对于潘刚三次登上哈佛讲台、伊利两次入选哈佛案例,外界如此评价: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伊利团体的全球化布局,已成为中国实体企业效仿的标杆,也成为外国商界人士渴望了解的对象。伊利两度荣登哈佛案例、潘刚到哈佛课堂授课,已成为一种标志,代表中国企业在全球的认可度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之道尤重,矢志笃行抒弘愿
在潘刚心中,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而他认为,伊利人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 享受牛奶营养与健康的人。为此,潘刚提出了 让世界同享健康 的理念。他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同时,他也很清楚,梦想再美好、规划再宏伟,如若没有实干,梦想只能是 唯美画饼 ,规划也只能是 空中楼阁 。他通过自身矢志笃行的务实精神,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2016年9月9日,至今仍让所有伊利人记忆犹新。就在那一天,大家几乎同时收到了1封题为《用伊利态度行公益之责》的信,而这封信的署名人正是潘刚。其实此前潘刚就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提倡伊利人主动践行公益?终究他还是决定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分享他的公益观。在信中他写道:公益只有为与不为的区别,而且有 三重境地 ,即 从日行一善到一生行善 、 从小善大爱到大善大爱 、 从一人独善到与人为善 。通过这封信,潘刚向所有伊利人发出号召,倡议大家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让担当深入每一个细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这封信只是潘刚担当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落到实处,他提出了 平衡为主、为先 的伊利法则。在此基础上,伊利依托 伊利营养2020 ,深入中国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儿童送上健康关爱;以 伊利方舟 为载体,关注儿童安全成长,着力改良中西部落后地区儿童安全教育状况;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唯一签约的中国企业,伊利积极落实《公约》承诺,以绿色产业链理念带动全部行业实现资源勤俭和环境友好
也是在2017年,伊利与奥运再续前缘 伊利团体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这是基于双方共同的价值观,更是基于潘刚 让世界共享健康 的梦想。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空想也好、虚声也罢,说得再美好再光辉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潘刚用 笃行之道 和 坚守之心 ,带领所有伊利人一锹1铲、一砖一瓦搭建起伊利成绩的 高楼大厦 ,一寸一厘、一笔一划绘就了伊利发展的 雄伟蓝图 。
正如潘刚所说, 登高莫问顶 ,所有的荣誉只是漫漫长路上盛开的点点繁花,只要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我们离壮丽而光辉的未来终将越来越近。
治小儿感冒咳嗽灯盏生脉胶囊治什么病
产后均衡补充营养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