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帝国成长之路解读如何登上巅峰区域
日前,阿姆斯特丹 2015 全球峰会 颁出了当年 5G最杰出贡献奖 。在这项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全力角逐的评比中,华为最终摘得桂冠。这意味着,华为在5G领域获得了专业认可,抢占了技术先手。
近日采访华为公司了解到,华为的胜出,是多年来坚持创新、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主营业务的一个缩影。从1987年成立以来,华为始终坚持聚焦在ICT(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基础设施领域,一步步成长为ICT行业领导者。2014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882亿元,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行业第一。这家初始资本只有21000元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拥有产业话语权的全球行业老大。
更为可贵的是,当2000财年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时,创始人任正非强调的是《华为的冬天》。华为201 年营收首超,任正非在去年5月的讲话却提醒 华为需要警惕危机快于改革的情况发生 ,提出了 第91天危机 : 华为的财务曾算过账,华为公司的现金够吃三个月,当第91天来临时,华为公司如何度过危机呢?
成长篇:危机意识无时不在
对于华为来说,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正是创新的内生动力之一。正因为这样,华为才可以在强手林立的通信行业存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
在2000财年,华为创下了152亿元的销售额,利润达29亿元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在企业迎来第一个成长的颠峰时,华为谈的不是成绩,而是危机。2001年 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后来广为传颂的《华为的冬天》。在文中他大谈问题: 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 华为的冬天正在到来,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 。
在另一篇《北国之春》中,任正非再次提出 冬天 的问题。他说,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 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在华为内部诸多的讲话和文章中, 居安思危 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不论是著名的《华为的冬天》,还是《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要做追上特斯拉的大乌龟》,都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即使是201 年,华为首次在全年业绩上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任正非仍然在2014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大谈如何应对 第91天危机 。
华为这种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使得整个公司上下时刻保持活力和战斗力。《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这样说到: 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别人看来很 傻 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为了能在强手林立的通信行业里领先,华为不断激励自己通过创新保持稳健有效的增长。华为的研发总是先于行业5到10年进行布局。对华为来说,研发投入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10%以上的资金用于创新,以2014年为例,华为在、大数据、5G等领域开拓创新,研发投入达408亿元,较201 年大幅增长29.4%。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已累计超过1900亿元。
重症肌无力宝宝不消化吃什么
白带异味什么原因
- 上一篇:河南夏邑性侵老人者挖墙入室作案3年拳
- 下一篇:临江仙中秋寄怀br鸿雁虽然南去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