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手弹三弦来说书牛
“非遗传承”——手弹三弦来说书
遇极端天气 文字:雅馨
童年在河南乡下听过说书,艺人走街串巷,通常在晚上,两人搭伴,一,一人敲板演唱,或一人自弹自唱。煤油灯下,几十个人围着说书人,听得津津有味,跟着他的唱词,或开快大笑,或眉头紧锁,或笑得前仰后合,或哭得泪雨滂沱。听完书,随意在说书人面前的茶缸子里放些零钱,或是给说书人的口袋里倒一茶缸子粮食。
时隔多年,再一次感受说书,是2019年6月.30日看了一部音乐记录《大河唱》其中有说书人刘世凯。各地说书风格不一,有说的,有唱的,有名的如刘兰芳、袁阔成,那是评书。我们老家乡下说书是唱的,叫“古二哼”《大河唱》中刘世凯说书也是唱的,这是陕北风格的说唱。
大河唱号称中国第一部大型宽幅音乐记录,以一个新民谣、新摇滚歌手苏阳为主线展开,附带着的是滋养他的“音乐母体”说书、皮影、秦腔、花儿。说书人刘世凯给我的印象最深,我甚至认为,他的光环超过了第一主角苏阳。
看时感觉刘世凯这个人物最生动、幽默,也很有水平,他只要一弹起三弦,脸上的表情立刻就活灵活现。云音乐搜索刘世凯,竟然有五首乐曲,其中就有我印象最深的《刘世凯传》是这样开头的:“手弹三弦我上舞台,我从宁夏的盐池来,家住在盐池的贺家台,我姓刘就叫个刘世凯…”这本为一般说唱人开场白,即兴创作,张口就来,但我却觉得,这样的唱词,加上他的唱腔、面部表情,其艺术效果一点不逊于场面热烈的新摇滚。
刘世凯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已经六十开外,曾娶过两个妻子,先后离世,留下三个孩子。这些是我从页上查到的,影片并没有交待清楚,所以我觉得《大河唱》叙事并不高明。不过,《大河唱》里刻画最成功的的人物却还是刘世凯。
刘世凯的长相差不多达到了“歪瓜裂枣”的级别,这样形容一个老人太刻薄,如果调侃一位艺人,则已经带有一些喜爱的成分。《大河唱》中,刘世凯自己也自嘲长相不行,他还想再找媳妇,人家都嫌他长得难看。
刘世凯不知从哪学来的野路子说书,但在他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理发,头发长得像草的刘世凯就是一毫无趣味的乡下老头形象,但是理完发,换了衣服,他就像换了个人,尤其是他弹起三弦时,那就是一个最受人欢迎的喜剧明星。
以后再看他,听他说话,只要让他放开,这个人分分钟能逗得人发笑。这样的魅力,是很多艺人穷其一生想要拥有而终不能拥有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质,也是一种生活磨砺出的智慧。
刘世凯曾经当过包工头,深谙社会心理与差别。苏阳和摄制组采访他时,他是不愿意配合的,还曾提出过公开演出的要求,这显示了他的精明。我认为,刘世凯内心是孤傲的,他或许对新民乐、新摇滚并不认可,但在新艺术强大的粉丝团面前,他也怯懦了,当最后一个镜头切向他时,他随着苏阳的摇滚民谣也像粉丝那样露出了崇拜谄媚的笑。
大河唱中,苏阳在他家里教他孙女唱歌,那孩子虔诚极了,很快就学会了新民谣,刘世凯脸上的表情不以为然,却无可奈何。很显然,孩子对他那一套不感兴趣,却狂热崇拜苏阳这样的摇滚民谣。
刘世凯有着一般男人的理想,这个六十多岁的鳏夫还想找个媳妇,为此还算卦问卜。他把死去两任老婆的棺材移葬到一起,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中间空地留给自己,日后泉下相见,左一个正宫娘娘,右一个西宫娘娘,而他自己是皇上,看来戏文唱多了。
大河唱的第一主角是苏阳,他代表了高端、洋气、新锐的艺术,一种说不上是民谣,还是摇滚的东西,我觉得他作品的艺术性、乡土潮,灯光迷幻,光柱扫过人群,如一浪浪狂潮。
尽管说书是种土掉渣的艺术形式,其粉丝群根本不能与苏阳那样的新派艺术相提并论,但民间艺术在其自身领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大河唱》里,刘世凯自信地说:“在我们盐池这个地方,没有人不知道我这个人!”刘世凯还对人们盲从潮流的现象给出了精辟的评价:“浮躁!”我深以为然,我们的的确确可以感知到无处不在的浮躁!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刘世凯
1969年调长江三峡从事工程库坝地质勘察工作。1975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机关工作。1990年在武汉理工大学工作。
兰州治妇科医院哪好一品红
上海治疗包皮过长费用
- 上一篇:非诚勿扰第对成功领证的男女覆盖
- 下一篇:靠得是真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