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评测

您的位置:首页 >> 手机评测

高大麻,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名人,妇孺

来源:潮州手机网 时间:2021.11.11

高大麻,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名人,妇孺皆知,远近闻名,十里八乡没有不认识他的。只因他小时候得了一场天花病,脸上留下了几颗大小不等的麻子,人送外号“高大麻”。从此,他的真名被人们遗忘,“高大麻”便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高大麻从小失去父母,在村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他从小跟着二大爷长大,也算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等他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有一米七八的个头了。虽然平时吃不饱、穿不暖,一日三餐吃了上顿少下顿,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身体发育。别看他年龄不大,但是个头高,块头大,有一身憨力气,一般壮小伙子也不是他的对手。他凭借自己一身的力气,十七八岁就跟着一帮盐贩子到东海贩卖私盐,养家糊口。日子虽苦,但是他从不像有些奸商那样短斤缺两,总是公平买卖,老少无欺,一星半点的就不要钱了,若是有欠账的,时间长了就不用还了。

没过几年,高大麻就攒下一些积蓄,经别人介绍,与邻村的一位姑娘定亲结婚生子。不料,生下的孩子都未过满月就夭折了。直到第六个孩子出生,才勉强长大成人,给高家留下了后。在这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高大麻的妻子就狠心的把儿子的一只小脚丫的小指给咬了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留下条根,听别人说这样的孩子能长寿,好拉扯,不会像哥哥姐姐那样早早地夭折。可惜好景不长,孩子刚满周岁,高大麻的老伴就因一场大病撒手人寰。高大麻既当爹又当妈,费尽心血拉扯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爷俩相依为命,得到左邻右舍许多乡亲们的帮助。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取了个名字叫“高留根”。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下四乡,赶四集。这时的高大麻已不再以贩卖私盐为生,干起了小商小贩的生意,每天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卖些日用杂品,悠哉游哉,赚点小钱,维持生计。

被罚散去一身法力 转眼间,高留根也成年了,谁知这年冬天不知道得了啥病,整天发烧,浑浑浊浊的,没有阳气。有人说怕是得了大脑炎,高大麻赶紧用小推车推着儿子去医院诊治。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一天天的可就是不见效果,无奈去了省城济南一家医院治疗,最后捡回来一条命。临出院也未凑齐医疗费,只好偷偷地跑回老家。多年以后,这家医院才派人到村里调查,追收欠款,经村委出面协商证明高大麻确实拿不出这部分钱,医院的人只好空手而归。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合作化到集体化,高家父子不得不丢下自己心爱的日用杂货挑子,加入到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中,过起了早出晚归挣工分的舒坦日子。

改革开放后,高大麻年事已高,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弱。儿子高留根也已成家立业,便理所当然的接起了父亲的班,买了辆脚蹬三轮车,干起了老本行。不过不再用走街串巷、吆吆喝喝的买日杂用品,而是赶起了乡村大集,每天也有三五十块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

又过了几年,高大麻去世了。高留根为老父亲办完了丧事,又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赶大集卖货,减轻了不少负担。进货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去城里拉货了,只要一个打过去,老板当天就会把货物通过物流发到家门口。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不少费用,还达到了货物更新及时的目的。

从一副挑子起家,到后来的独木轮车,再到脚蹬三轮、电动三轮车,从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折射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见证了两代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赚钱的方式也越来越轻松舒适。如今,高留根也是年过七十的人了,不知他的生意还将持续多久……

共 1 4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小说写的是一家两代人的悲苦命运,写了了他们的经历,反应了他们的品格,和生活的不易。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尚林夕】

1楼文友: 07:09: 2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1楼文友: 09: 7:09 多谢老师鼓励!祝您编安愉快!

郑州白癜风医院排行榜
上海治疗阴道炎医院
宝宝拉稀怎么办